【讀報教育創意教學分享】

 

(一)愛報學習單:

發給每個小朋友一份完整的報紙,小朋友選擇四個最喜歡的版面,填上第幾版、各版版名,再填上新聞或文章標題,或是自己喜歡的句子。先在課堂上練習,兩個星期以後,就變成回家功課,家中有報紙的可以直接填寫,沒有的就發

給他帶回家寫。

 

(二)小亨利立大功:

將國語日報的四格漫畫「小亨利」剪下來,讓學生看圖說故事,或是自己重新排序說故事。

 

(三)淘氣的阿丹狂想曲:

蒐集「淘氣的阿丹」漫畫,讓學生看圖說故事。

 

(四)讀報小老師:

同樣是結合閱讀報紙與口語表達,台北縣新莊國小的李偉琪老師,利用晨光時間,讓小朋友任選一篇國語日報中自己最有興趣的文章,朗讀或播報給同學聽,擔任「讀報小老師」。剛開始,小朋友都以朗誦佳作為主,討論不多,漸漸的,因為文章的性質愈來愈多樣化,小朋友討論的氣氛逐漸熱絡,每天分享國語日報的時間,成為該班學生最營養的早餐。台南縣新泰國小的老師也鼓勵小朋友蒐集自己有興趣的內容,用口語報告的方式跟大家分享,藉此訓練口語表達能力,有些小朋友聽了別人的報告,會覺得怎麼自己都沒看見這麼有意思的內容,而趕快再去把報紙找出來看。

 

(五)小主播報新聞:

臺北市三玉國小小朋友將國語日報內容整合成簡短適合播報的稿子,在學校的電視台中播報。國語日報的內容都是適合小朋友閱讀的資訊,小朋友經過整理、播報,不僅訓練整合文字、組織資訊的能力,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,是很好的運用方式。

 

(六)地名新聞對對碰:

帶領小朋友閱讀「大千世界妙事多」、「國際播報臺」等國際專欄時,可以讓小朋友在地圖上找出新聞所指的國家,或者,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一張白色地圖,讓小朋友為閱讀過的國家上色。

 

(七)週日畫報變小書:

桃園縣富台國小教師宋美伶,將「繪本實驗劇場」中的小故事照頁碼剪下來,貼在粉彩紙上,用護貝機護貝、打洞、穿環裝訂,就成了一本本可愛又實用的小書。

 

(八)每週閱讀菜單:

花蓮縣鑄強國小蔡寶珍老師將國語日報的資料分門別類,製作成閱讀單,有自然天地、法律常識、兒童天地、科學新知、鄉土教室、快樂校園、主題徵稿、語文教室等,剪下文章之後按照不同類別貼在A4彩紙上,最後用膠帶裱褙起來。老師每天讓孩子帶回不同的閱讀單閱讀,週一自然天地,週二法律常識,週三兒童天地,週四短篇故事,週五科學新知,讓小朋友配合學習單抄優美詞句,並寫下心得。蔡老師還在教室四周用小夾子懸掛閱讀單,小朋友只要拿自己的小名牌交換,就能取下閱讀單,利用零碎時間閱讀。

 

(九)剪貼報紙,製作學習單:

台南縣新泰國小的郭世德老師,蒐集國語日報各版的內容,一段時間之後再依不同主題分為語文、趣味生活、自然科學、時事、英語、校園新聞等類別,重新編排製作成學習單,並影印分送給三年級各班。小朋友從閱讀報紙跟整理學習單的過程中,也學會了如何歸類、整理資料,建立起自己的資料檔案。台北市大安國小范積珊老師,運用報紙內容做成學習單,分為認識國語日報、綜合篇、寫作篇、童詩篇、知識篇、剪貼篇、閱讀篇、資訊篇、漫畫篇、自然科學篇、法律篇。

 

(十)剪報(拼貼創意報、製作小書、剪報展):

報紙訂閱一段時間之後,累積了一些量,可以讓學生分組剪報,每一組剪貼不同主題。老師可以先講解如何剪報,從訂定主題、蒐集及篩選資料、編排及美化版面、設計創意封面、紀錄心得,一一說明。學生一開始還不熟悉的時候,可以先減少量的報導,將剪報拼貼成一份報紙。熟悉了這個形式之後,再增加為製作一本剪貼小書。學校如果能舉辦剪報展,對學生也是很大的鼓勵。

 

(十一)編一份創意報:

臺北縣復興國小的林麗珠老師看了語文教室版的「紙上編採營」專欄之後,決定運用報紙內容,教小朋友採訪寫作與編輯技巧,並且在暑假期間舉辦小記者營。編一份報紙是很好的認識媒體的訓練,小朋友可從中學習企劃、採訪、編輯、美術等多種能力,最重要的是藉由報紙,讓小朋友學會觀察與關懷週遭的環境,是很好的活動。

 

 

文章出處&參考資料:

http://www.mdnkids.com/nie/?url=nie_intro/p2/p2.htm台灣讀報教育資源網

http://sctnet.edu.tw/knowledge/view.php?serial=1154%20&%20class=a

http://sctnet.edu.tw/knowledge/index.php?page_num=2&class=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nie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